今日开学,科学课为什么要从一年级抓起?

Create_time:2017-09-01  Views:1850



  9月1日,我国大部分小学迎来了开学第一天。


  根据教育部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从2017年9月开始,小学一年级将增设科学课,并将其作为基础性课程。此前,科学课从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设置。本次调整不仅改变了科学课的起始年级,也修订了课程目标。如今科学课为什么从一年级开始设立?如何让科学课不再局限于课堂?科学精神如何从小开始培育?

科学课越早介入越好

  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普研究所共同发布的“中小学生科学兴趣状况调查的五个主要发现”显示:中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随年级升高而降低。


  在北京市,清华附小、北京景山学校、北京市崇文小学在内的部分学校已为低年级学生设计了科学课程和探索活动。


  自去年起负责一、二年级科学课教学的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教师龚长霞认为:“对低年级段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很有必要”。一方面,他们的好奇心强,对科学很感兴趣,“总有学生对我说,为什么每周只有一节科学课,每天都上多好呀”;另一方面,他们虽接触过很多科学知识,但仅从书本上获得,而不是来自于实验或生活经验,并未真正理解和掌握,也无法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年龄越小,对事物的好奇心越浓烈,兴趣越易培养。在孩子已具备一定知识和理解能力基础上,越早介入,越容易在他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颖相信,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培养起对科学的兴趣与科学素质,将会为学生以后的自主教育打下基础,并有助于对初高中科学课程的深入学习。

科学课不再局限于课堂


  业内人士介绍,一二年级学生科学课不会像高年级一样强化探究模式,构建概念等,更多地是让孩子们在生活化和趣味化的活动中去观察、描述,从而感知科学,构建科学概念。


  教育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涉及“了解地球形成昼夜交替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一二年级时,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描述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三四年级的学习目标则是描述一天中太阳光在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五六年级学习目标则是要知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知道地球自转轴及自转的周期和方向等。这也就要求,小学的科学课需要走出教室,不再束缚于课堂教学。


  据了解,目前,不少小学已开始为科学课添硬件,比如打造海洋教室、建筑搭建教室、3D打印教室等。“教学资源会越来越完善。” 北京市丰台一小校长殷楠介绍,该校还打算与周边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发更多资源,帮助孩子们实现科学梦。


  科学课的“教室”也与众不同,不仅仅局限在校园里。家庭、社区、公园、 田野、科技馆、博物馆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实践基地,都将成为科学“课堂”。殷楠说:“上科学课不会局限在教室里,上下课铃声也不会是教学的起点和终点。上课的目的是让孩子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韩德民教授带孩子一起进行户外探究

科学精神如何从小开始培育?

  专家认为,要大力提倡科学教育从“娃娃”抓起,让更多科学家走进校园,科学精神应成为每一个家庭重视培养、贯穿人们一生的基本素养。


  与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新版的课程标准将科学课的性质由“启蒙课程”改为“基础课程”,地位更加重要。课程目标除了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外,还新增“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变迁的影响,在科学技术的研究实验中考虑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



如何才能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

  “认识空气”“水沸腾现象的观察”“西瓜虫有耳朵吗?”……在教育部今年下发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这些来自生活的科学现象,都成为生动的教学案例。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倡导探究式学习。


  “学校能从一年级开设科学课,我太支持了。”北京一位年轻的妈妈说,孩子对大千世界非常好奇,作为家长常常不能回答孩子的疑惑,一边回答,一边偷偷上网查资料,平时常常通过绘本等方式带孩子进行科学启蒙,希望科学课让孩子的好奇心得到充分发挥和满足。


  上海新普陀小学三年级学生“小叶子”说,自己对科学产生兴趣是在动画片《疯狂动物城》看到一段情节讲兔子的繁殖能力很强,觉得好奇,后来就对生命科学产生了兴趣。受访教师认为,年龄不能作为区分孩子水平的“门槛”,低年级的孩子个体差异很大。开展科学教育应注重方法、因材施教,多开展观察、实验活动。此外,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加,高年级学生的好奇心会逐渐减弱,要更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和远大理想的树立。

教学趣味性强,但不是“看热闹”!

  对一、二年级的教学中要使用儿童的语言,注重趣味性,同时也要注意科学规范和标准用语,真正培养孩子的科学习惯,锻炼孩子的科学思维,而不是看热闹。


  北京崇文小学科学课程负责人万士林表示,实验和情境式教学是崇文小学科学课经常采用的形式。以学习动物进食为例,老师会创设情境,如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动物牙齿化石,与学生们一同讨论该动物是杂食性还是肉食性,在共同体验中学习知识。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科学教研室主任彭香说,看似热闹的课堂教学引发的只是学生表层的兴趣,并不能持久,重要的是挖掘科学知识、科学概念与兴趣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知识为载体渗透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的培养,让孩子对科学自然而然地产生兴趣。